北平无战事,酒家有书说!
很好听,大家都叫说书先生多说一点。
呱唧呱唧,瓜皮一地!
刘大侯爷听了后捂脸!
郭嘉军师听了后把茶喷成了彩虹,脸激动的通红通红的,咳嗽不止啊!
某人立马想说明一下,这不是他刘某人安排的,可是不知道怎么自证清白,只能憋出一句两句不清不楚的话。
“真是……太……好……听了!”
刘飞羊虽卡壳的想扣脚指头,但是没叫停这事!
“啪——”的一声,说书先生拍了一下惊堂木,接着说起了那浮夸的故事。
“易水之畔刘大侯爷与那公孙瓒对峙。那日,天色阴沉,乌云密布,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血腥厮杀。刘大侯爷身披银甲,手持龙枪,骑在一匹乌骓马之上,威风凛凛,羡慕死赵云将军,羞的公孙瓒不敢直视呐。刘大侯爷的目光如炬,扫视着对面的敌军,吓的他们战战兢兢呐~~。”
“……再瞧那公孙瓒,坐在战车之上,身形肥胖,虽身着华丽的铠甲,却难掩脸上的痴肥之气。只看他一挥肥手,士兵们就乱糟糟的冲起了锋。”
“然而,刘大侯爷的大军自然是训练有素的,威武霸气的他们紧密地防守着阵型,毫不畏惧地迎接着敌人的冲去。”
“大风,大风,战斗异常激烈啊,双方你来我往,杀得难解难分。这时,刘大侯爷跃马淫枪,身先士卒,冲锋陷阵,刘大侯爷的大枪,那是上下翻飞啊,每一下挥动,都带走一个小编。在刘大侯爷的带领下,大军士气大振,逐渐占据了上风。”
“啪——”说书先生激动的一拍惊堂木,声音大了那么一丢丢,吓的堂下听众一个激灵,说书的声音也提了起来。
“经过艰苦的粪斗,刘大侯爷终于打败了公孙瓒,公孙瓒羞愤之下,直接呕死在那易水之畔,刘大侯爷终于为同宗刘幽州报了杀身之仇,成了新的幽州支柱。”
“鼓掌鼓掌鼓掌……”
“啪啪啪啪……”
麻蛋,捧哏的都出来了!
话分两头,刘虞虽死,但他的好大儿还活的好好的,当初去袁术那求援兵直接扣押了。
刘飞羊一拍脑瓜子,派说客,跟袁术用袁绍换人,这年头交通磕碜的直让刘大侯爷蛋疼不止,这一来二去的就个吧月过去了。
期间跟荀彧和郭嘉等人好好的商议后,把新投的鲜于辅、阎柔、田畴、齐周等人都安排了下去,各地又安插了不少心腹,更是让魏延成幽州第一武将,驻兵6千精锐步骑等。
如此,刘大侯爷才放心下来。
幽州新局势便是如此定下!
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与交涉之后,刘飞羊使者南下,带着袁绍的书信去见那袁术。
袁术如今也是一方诸侯,因种种缘由扣押了刘和。如今,在使者巧妙的言辞与周旋之下,袁术终于松口,放了刘和归乡。
“居然不要袁绍!干!”这让暗戳戳的刘大侯爷很不爽。
刘和踏上了归途,自然有护卫一路相送,这次倒是没有那个不开眼的跳出来,让刘大侯爷没了发飙的机会。
一路风尘仆仆,舟车劳顿。
刘和终于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幽州。刚一踏入这片熟悉的土地,刘和就感受到了乡老们的热烈欢迎。他们纷纷涌上街头,欢呼着、雀跃着,仿佛在庆祝一位英雄的归来。
这让刘大侯爷酸了!
啥个意思!这是啥个意思!
这是说书先生说不好听还是咋滴!
这边刘和没有停歇,他径直前往刘虞的墓前。那里,是他父亲安息的地方,跪在墓碑前,泪水夺眶而出。
“父亲教诲犹如昨日,历历在目,不成想,一别就成了永别。”刘和哭拜在地。
“刘飞羊在此,幽州再无人让大侄子伤心!”刘大侯爷适当的时间出现在刘和面前,给自个抬身份。
刘和表情依旧,祭拜完毕,起身向刘大侯爷一拜,搞的刘大侯爷怪不好意思的“好好好,大侄子果然一表人才,马中赤兔,人中龙凤啊!”
“和,不敢当!”
刘大侯爷赶忙扶起,叔侄俩其乐融融。
羡煞幽州父老啊!
刘和很懂得进退,作为刘虞之子,一路归来想了很多,他知道还有很多政治遗产要跟刘大侯爷掰扯。
刘大侯爷向混乱的长安朝廷表刘和幽州牧。
且看刘大侯爷之谋!
在混乱的长安朝廷中,刘飞羊打败公孙瓒没自己兼任幽州牧,居然让刘虞的儿子上,成了一时的热议。
立刘和做幽州牧成了朝堂上的焦点。这个请求,犹如湖面上投了一颗巨石,激起了层层涟漪。
“刘虞之子刘和,才德兼备,我恳请陛下册封其为幽州牧。”某刘大侯爷的喉舌之一在朝堂上回荡,每一个字都透着铿锵有力。
接下来大臣们纷纷议论,唇枪舌剑,争论不休。有的认为刘和年轻没功劳,难以担当大任应该从朝中大臣选出一个人上任。
有的则看好!
有的无脑吹捧,说刘和是一颗璀璨之星。
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热闹,仿佛一场大戏在上演。
年弱的小皇帝刘协,无声的高坐皇位,不曾发表一下意见。
不动声色的小皇帝,目光有点悠远,仿佛看到了什么。他很聪明,知道刘和,有点同病相怜,不知道整个长安朝廷的未来。
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,大臣们终于开始权衡利弊。他们明白,如今关东诸侯乱象,刘大侯爷的提议他们无法改变。
诸位大臣经过深思熟虑的,已故刘虞在幽州的影响力,加上刘和,若能得到其支持,必将为朝廷带来新气象,稳定的幽州、对如今的大汉朝极为重要。
最终,在几位重臣的坚持下,长安朝廷的大臣们答应了这个请求。他们希望幽州牧的确立,能给糟糕的长安朝廷带来好的境况。
圣旨到来,让刘大侯爷欣喜非常,也让幽州上下松了一口气。
作为刘虞之子,刘和在幽州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厚望,由他来接任幽州牧,无疑是合适的人选。
刘和也知情趣,不负刘大侯爷上下众望,全盘接受了先前刘大侯爷安排的管理层。
幽州上下至此井井有条,浮动的人心算是安定了下来。
上任伊始,刘和勤恳吏治,不像刘大侯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幽州风气焕然一新。
可惜,乌丸没了“白马义从”的威慑,又开始蠢蠢欲动。